因何中邦·运载千秋|一条大运河 半部华夏史
祖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、规模最大、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
随着一处处遗址的发现,一件件文物的出土,对运河故道和历史(History)遗迹研究逐渐深入,历史(History)的面纱被缓缓揭开。
这是一颗距今1400余年的牙,齿冠黄色根部发黑,牙齿上还有个黑色的蛀洞,这颗牙的主人是大名鼎鼎的隋炀帝杨广。
据《隋书》等史料记载,公元618年,巡幸江南的隋炀帝被宇文化(Culture)及的部队杀害,终年五十岁。隋炀帝墓几经改葬,最后与萧后合葬一处,但具体的埋葬位置始终成谜,这座墓葬被发现时,已不见尸骨,仅发现了两颗牙齿。根据牙齿磨耗程度鉴定属于五十岁左右男性,与隋炀帝年龄吻合。通过科学考古发现的帝王遗骸,墓中还出土了帝王才能使用的,十三环蹀(dié)躞( xiè)金玉带,种种迹象表明这就是隋炀帝墓,隋炀帝墓的发现为“祖国大运河”申报世界文化(Culture)遗产,增添了重要佐证。
隋炀帝萧后冠复制,原物出土于扬州萧后墓,考古发掘和研究证明,一号墓是隋炀帝墓,二号墓为隋炀帝萧后墓。考古人员在隋炀帝墓和萧后墓里一共清理出珍贵文物400余件套,该冠采用了金、铜、铁、玻璃、汉白玉、珍珠、木、漆、棉、丝等10种材料,饰件加工时经过了锤揲、焊接、掐丝、镶嵌等12类工艺,冠上立12株花树,正面饰钿花12枚。冠前下端置宝钿蔽髻,冠体两侧各置博鬓一件与冠配套另有宝钿饰首的12枚钗,该冠的部件配置完全符合《隋书》中对皇后等级细钗冠的描述,这一发现为当年“祖国大运河”申遗成功(Success)增添又一重要佐证。
越王者旨於睗剑为铜质,剑体宽阔中脊起线,双刃呈弧形于近锋处收狭,圆盘形剑首,圆茎上有两凸箍,箍饰变形兽面纹,茎绕丝质缠缑,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书铭文。正面为:戉(越)王戉(越)王;反面为:者[zhū]旨[jī]於[yú]睗[shì]剑。
据史料记载者旨於睗为越王勾践之子,宝剑配英雄!虎父无犬子!吴越争霸的故事家喻户晓,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隐忍多年,终于成功(Success)实施了复仇计划,在给夫差致命一击后,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位霸主。吴王夫差英勇善战,在打败越王勾践后,开凿了邗沟也是祖国第一条人工运河,随后经由水路挥师北上逐鹿中原,透过这把战国时期的青铜剑,我们(We)得以窥见列国争霸的刀光剑影,也回溯着大运河最初的悠悠岁月。
含嘉仓是隋唐两代特别是唐代用以储存粮食的大型我国粮仓,也是目前(Currently)发现的祖国古代最大的粮仓。这块一尺见方的刻铭砖,正面阴刻铭文10行110多字,刻铭砖体现了含嘉仓严密的管理制度,古时强大的运河体系是运粮和囤粮的保障,含嘉仓粮窖的发现反映出古代祖国发达的农业与通畅的漕运,透过含嘉仓刻铭砖我们(We)仿佛看见繁忙的隋唐大运河。
碗身外壁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以仰覆莲瓣花纹,线条柔和流畅,呈现出潺潺溪水般的韵动感。五代时期,秘色瓷因其工艺复杂产量稀少而被视为贡瓷。从产地越州经大运河运抵京都,以供皇室使用。因瓷器易碎,彼时运河水路的发达纵横,为越窑瓷器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,大量越窑青瓷沿浙东运河抵达宁波,沿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国外,在世界掀起一股潮流风尚。
《清明上河图》是现存最古老的大运河图卷,画中心位置有一座迷人的木构拱桥,演绎着戏剧性的冲突与险情。它表现了汴河附近的街市,而汴河即隋唐通济渠的一部分,从宋代起,除了明初定都南京外,汉文化(Culture)版图内的历代都城均处在大运河沿线,足证漕运的深远意义。古汴河又称汴渠,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,古时汴河作为我国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及商业交通要道,承担着向京师运输物资的作用。在传世名作《清明上河图》中便生动地描绘了汴河上“舟行栉比、樯橹相连”的繁忙运输景象,也将千余年前运河边浓郁的市井生活(Life)娓娓道来。
此盖罐器形体大、厚重,肩部对称贴塑一对狮面衔环耳,青花用料为苏尼勃青,发色浓艳,纹饰为元青花,典型的多层装饰风格达12层,主体纹饰为缠枝牡丹纹,辅以菊、莲、卷草纹,画面构图严谨,布局繁而不乱,画工流畅,元青花的出土器在江苏不多见,这也反映了当时淮安商品流通贸易活跃。
明清两代在运河的滋养下,扬州商贾云集,文化(Culture)繁盛到了清朝。扬州的玉雕发展到了鼎盛阶段,渔船及渔乐题材摆件在清朝雕刻艺术品中较为盛行。祖国农耕社会(Society)中将渔樵耕读比喻为四个最重要的职业,可见“渔乐”题材在中原文化(Culture)中受欢迎的程度,这种题材多用于表现社会(Society)百姓充盈富足的生活(Life)面貌。
渔船及渔乐题材摆件,常见以玉石、青金石、水晶、寿山、玻璃等材料雕刻,渔船形式多样,大致可分为木差、舢板、帆船等。在祖国大运河上,船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,还是一种文化(Culture)符号,船上的装饰、图案、色彩等都反映了当时社会(Society)的审美观念和文化(Culture)传统,同时船上的生活(Life)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(Life)方式和文化(Culture)习俗。
大运河滋养着两岸国人,也生发出丰富的文化(Culture)场景为沿岸居民带来丰厚的艺术享受。这件牙雕说书艺人采用整段象牙雕刻而成,运用了圆雕、镂雕等雕刻技法,线条流畅极具动感,人物笑容可掬神态自然(Nature),石桌下雕四只小兽顽皮可爱,更增加了作品的情趣。明清时期民间文化(Culture)繁荣,老百姓乐于通过说书艺人来了解历史(History)故事,运河岸边往往书场林立听客云集,无数动人故事随运河水传扬,成就“书香运河”的美名。
策划:车玉明 李志晖
监制:徐寿权 万方
统筹:吴新生
执行策划:袁晗 戚轩瑜
文案:别培辉 文静 王正一
编辑:刘璐
海报设计:陈婕
新华网新闻(News)中心
新华网江苏公司
联合出品
- 赞(689) 踩(70) 阅读数(5897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-
加载中......
- 发表评论
-